越文翻譯資訊詳情

后冠越語翻譯社—最快捷的翻譯資訊,最合理的翻譯價位

商品名稱怎麼從越語翻中文才有銷售力?品牌必學的翻譯心法

2025-10-21

在東南亞品牌逐漸走入台灣市場的浪潮中,越南品牌的行銷也愈來愈受到關注,而要讓品牌真正被台灣消費者接受,第一步往往是從越語翻中文開始,商品名稱、標語、包裝用語,這些看似只是字面轉換的細節,實際上卻是品牌形象與銷售力的關鍵,好的翻譯不僅傳達意思,更能讓品牌在新市場中有溫度、有記憶點。

41263304_l越南20250110-20251021.jpg越南語是一種語調細膩、含義層次豐富的語言,許多品牌在命名時,會融入文化象徵或情感色彩,例如「An Nhiên」在越語中代表「平靜、安然」,若直接翻成「安寧」雖然正確,卻容易讓中文讀者聯想到醫療或長照產業,反而削弱了原本的生活美感,這正是許多品牌在越語翻中文時最常遇到的問題——「意思對了,但感覺不對」,真正有銷售力的翻譯,需要譯者同時理解文化語境與市場心理,找到能引起共鳴的語氣,例如將「An Nhiên」譯成「自在日常」或「安然時光」,既保留了原意,也更貼近台灣消費者的生活語感。

越語的語法結構與中文不同,詞序、語氣及詞性轉換都會影響品牌的整體調性,舉例來說,越南品牌喜歡在名稱中使用自然意象,如「Sen」、「Nắng」、「Gió」(意為蓮花、陽光、微風),這些詞在越南語中象徵溫柔與生命力,但若直譯成「蓮」、「陽光」、「風」,容易顯得太平淡,譯者在越語翻中文時,通常會考量產品屬性與品牌定位,轉化成更有畫面的詞彙,例如「微風香氛」、「晨光肌膚」、「蓮語美學」等,讓名稱本身就能講故事,這不只是語言轉換,而是一場創意與文化的融合。

除了語意層面,品牌在越語翻中文的過程中,也要注意「文化禁忌與語感落差」,越南語裡的某些字詞若直接轉換成中文,可能在市場上產生誤解,例如越南品牌使用「Đỏ」(紅色)代表「幸運、成功」,但在台灣若搭配錯誤語境,例如「紅系列」或「紅能量」,可能讓人聯想到特定政治色彩或太強烈的視覺印象,專業譯者會根據市場文化進行調整,選擇更溫和的表述,如「幸福能量」或「暖光系列」,在保留品牌精神的同時,也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誤會,翻譯的工作,其實是一種「跨文化設計」,要讓兩種語言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都能順暢對話。

另外,越語翻中文的挑戰還包括「音譯與意譯的拿捏」,有些品牌希望保留越南原名的特色,例如「Phúc Long」這類知名品牌,如果完全音譯,台灣人可能難以記住或發音不準;但若完全意譯,又會失去品牌辨識度,這時候的解法,通常是「雙軌策略」:保留越文原名作為品牌主體,同時搭配中文副標語,例如「Phúc Long 福隆茶館」或「Cocoon 可可恩植萃護膚」,讓中文市場既能理解品牌定位,又不失國際感,這種命名方式在亞洲跨國品牌中相當常見,也最能展現翻譯策略的靈活與智慧。

越語翻中文不僅是語言層面的工作,更是品牌進入市場的第一步戰略,好的翻譯能幫助品牌建立信任感,讓消費者在第一次接觸時就覺得「這名字聽起來很舒服」,反之,生硬或不自然的翻譯,則可能讓品牌形象受損,對企業而言,與其將翻譯視為附屬作業,不如把它當成品牌創造過程的一部分,當譯者理解品牌精神、了解市場文化,再運用語言的力量重新包裝內容,翻譯就不只是文字轉換,而是品牌價值的再演繹,從一個名字開始,讓越南品牌在台灣市場被看見、被喜歡,這就是翻譯最溫柔也最強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