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文翻譯資訊詳情

后冠越語翻譯社—最快捷的翻譯資訊,最合理的翻譯價位

越南小吃這麼多,菜單看不懂?英翻越懶人包來了!

2025-02-14

到了越南,走進路邊攤或巷弄小店,空氣裡飄著香茅、魚露和炭火味,一看菜單卻滿臉問號,每道料理名字像密碼,英文版翻譯又常常讓人一頭霧水,想吃對東西,先得破解菜單,這時候,一份實用又貼心的英翻越懶人包就派上用場了。

 

越南菜名字很會藏玄機,像是“bún”、“phở”、“cơm”開頭的,根本是三大基礎分類,英文常會直接翻成“noodle”或“rice”,但細節完全被省略,像“bún thịt nướng”,如果只翻“grilled pork with noodles”,你很可能錯過這其實是涼拌米線,配上生菜、花生和特調魚露醬汁,口感層次很不一樣。


20174782_l越文20250214.jpg還有一道經典的“cơm tấm”,直翻成“broken rice”常讓外國人滿頭問號,這其實是用碎米做成的香Q白飯,配烤肉、煎蛋、醃蘿蔔、魚露汁,簡單卻超有靈魂,比起直譯,“Vietnamese broken rice plate with grilled pork”這樣的說法就貼近多了。

 

再說甜點類,“chè”常讓人誤會是茶,但其實是甜湯、糖水的總稱,有時是椰奶紅豆湯、有時又變成芋頭香蕉凍,千變萬化,翻成“Vietnamese dessert soup”雖然準確,但還是要補上一些描述,才能讓人知道裡面是熱的、冰的,還是加了奇妙的綠豆條。

 

還有“bánh”這個字超難搞,它既可以是糕點,也可能是麵包、餅、捲,像“bánh mì”大家都知道是越南法國麵包,但“bánh xèo”卻是煎得脆脆的米漿煎餅,裡面包豆芽、蝦、豬肉,再搭配大量生菜和魚露,完全不是甜的,這種詞要翻清楚,得靠了解文化而不是只查字典。

 

那種直翻又不解釋的菜單,常讓人選錯餐,吃完才知道原來自己不小心點了豬血湯、肥腸飯或鴨仔蛋,不是說不好吃,而是如果事先知道,也許更有心理準備,像是“tiết canh”翻成“raw blood pudding”,就很誠實;“trứng vịt lộn”叫“fertilized duck egg”,乍看有點驚悚,但有些老饕反而因此被勾起興趣。

 

想做好英翻越,不只是字對字,而是要考慮吃的人是誰,給觀光客看的菜單,要翻得有畫面、有情境,讓人吃之前就先有期待;給老外居住族群的版本,則可以多點解釋、少些文化誤會。

 

做菜單翻譯的人,最好自己真實走過市場、吃過小吃,知道菜色的靈魂在哪裡,再去用英文講出來,不是只是把“bún bò Huế”翻成“spicy beef noodle soup”就算交差,那碗熱辣的中部牛肉湯,有層次、有香氣、有歷史,翻譯也該帶點感情進去。

 

如果你下次來越南,看到菜單翻得像故事一樣,不只看懂了,還想立刻點來吃,那背後肯定有一位翻譯師,幫你走過那些字裡行間的美味彎路,英翻越不只是工具,它是文化的橋,讓語言之外的香氣,也能一口氣傳到每個人心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