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語與中文在詞彙、語法和表達方式上有許多不同之處,越語翻中文時需要特別留意,才能確保譯文自然流暢,由於越南語深受漢語影響,許多詞彙源於漢字,但語法結構與現代中文仍有很大差異,直接逐字翻譯可能會造成語意不清或不符合中文習慣。
越南語的語序與中文不同,修飾語通常放在被修飾詞的後方,例如,越南語「người cao」直譯為「人高」,但中文正確的表達應該是「高個子」或「高的人」,這樣的語序調整在翻譯過程中相當常見,若未加修正,譯文可能會顯得生硬,甚至影響理解。
代詞使用上,越南語比中文更為細緻,根據年齡、性別、關係不同,使用不同的稱呼詞,例如,越南語中「你」的表達方式依對象而異,對長輩可能用「bác」,對同輩用「bạn」,對年幼者用「em」,但中文較少使用這種細分,翻譯時需要根據語境選擇適當的代詞,避免讓讀者感到突兀,例如,翻譯親屬關係時,「chị」可能是「姐姐」也可能是「嫂子」,要根據前後文判斷,否則容易產生誤解。
動詞時態表達也是翻譯時需注意的地方,越南語不像中文,會透過「đã」(表示過去)、「đang」(表示進行中)、「sẽ」(表示未來)來標示時間概念,例如,「Tôi đã ăn cơm.」翻成中文時需補上適當的時間詞,變成「我吃過飯了,」或「我剛剛吃飯了,」如果省略了這些時態標誌,可能會讓中文讀者誤解事件發生的時間點。
詞彙選擇方面,越南語中有許多外來詞,尤其是來自法語或英語的詞彙,這些詞在翻譯時需要特別處理,例如,「cà phê」來自法語「café」,意思是「咖啡」;「tivi」來自英語「TV」,意思是「電視」,如果這類詞彙未經過適當轉換,可能會讓譯文顯得過於直白或不夠自然,此外,越南語中的部分詞彙雖然與中文相似,但含義有所不同,例如「học sinh」指的是所有學生,而不是單指「小學生」,翻譯時要根據上下文調整,避免誤解。
文化差異也是影響翻譯的一大因素,越南人說話較為委婉,常使用間接表達方式,而中文則更直接,例如,越南語「Tôi không chắc lắm.」字面意思是「我不太確定」,但實際上可能是一種婉轉的拒絕,翻成中文時可以表達為「我覺得可能不太行,」或「這方面我不太清楚,」讓語氣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,同樣地,在處理與社交禮儀相關的內容時,也需要考慮文化背景,確保翻譯符合中文讀者的理解方式。句子長度方面,越南語的句子通常較短,習慣用多個短句來表達完整意思,而中文則傾向於將句子連接起來,使其更具條理,例如,越南語「Anh ấy rất thông minh. Anh ấy học rất giỏi.」直譯為「他很聰明,他學習很好,」但中文更自然的表達應該是「他很聰明,學習成績也很好,」這類句子結構的調整能讓譯文更符合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。
越語翻中文時,需要處理語序、時態、詞彙、文化表達等多方面的問題,好的翻譯不只是詞對詞的轉換,更需要考慮兩種語言的邏輯與表達方式,確保內容準確、自然、易懂。